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

2016-03-04 14:56: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据《亚太日报》报道,每年3月底至4月初,东京都会笼罩在灿若云霞的樱花下,这时,东京万人空巷,大家纷纷涌到各处赏樱地去体验这转瞬即逝的美丽。日本人喜爱樱花,除了樱花具有的令人震撼的独特美,还由于樱花契合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早已深深融入日本文化之中。

冲绳县樱花开放最早,但是并没有观樱的习惯。北海道的东部和北部,观樱习惯也不兴盛,而在欣赏秋季红叶的时候举办宴会。除此之外,赏樱可以说是日本全民的活动。日本人对樱花的酷爱是外国人难以想像的,在新华社东京分社附近的小公园,只有一棵小小的樱花树,但是刚刚绽放了几个花蕾的时候,就有好几个青年人在树下欢饮起来。在上野公园,樱花刚露出头,就有不少游客在树下铺上席子,推杯换盏了。
  樱花的原产地被认为是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在北半球的温带广泛分布,数百万年前在日本已经生息了。樱花可以说是日本最常见的花,也是最为日本人喜欢的花。预计樱花的开花时间,然后在地图上用等值线连接起来,被称为“樱花前线”。热爱樱花的人会追逐樱花前线去赏樱。截至2009年由气象厅负责预报樱花前线,2010年后由民间气象公司预报。“三分开”、“五分开”、“七分开”、“盛开”、“开始飘落”等,会随时报告。这种对于树木的开花情形逐一进行报导,在世界上也是独此一家。

樱花树经常被用作行道树、在公园、庭院、河堤大量种植。所以经常成为一大片的樱花盛开的景观,愿望确实“如同彩霞如白云”。在春天,日本各地的人们会聚集在樱花下,举行宴会。
  樱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和花的代名词,在和歌、俳句等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现代作品中,很多音乐和文化作品也都使用樱花。在音乐中,江户时代的筝曲、三味线音乐很多以樱花为题材。“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这首名为《樱花》的歌曲,在中国也广为人知,往往被介绍为日本古谣,其实是江户幕府末期作为筝的入门曲制作的。
  赏樱在日本称为“花见”,所以赏樱饮酒被称为“花见酒”。在室町时代,地方的武士阶层也开始举办“花见宴”了。在江户时代,赏樱习俗广泛传播到民间。清末的诗人、外交家和政治家黄遵宪驻日时,为日本举国赏樱的狂热感到震惊,并在《樱花歌》中生动地描述道:“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在风中,樱花花瓣一齐飘落,被称为“花吹雪”,也被作为花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受到热爱。晚间赏樱被称为夜樱,也是樱花才有的独特习惯。上野公园和靖国神社等还会设置灯笼,这称得上是“但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在灯光下,樱花看起来更为洁白,比如东京都千鸟渊的樱花,在灯光下,随风晃动,如同飘荡的飞雪。

由于樱花在日语中的发音“SAKURA”,所以樱花树也被认为是谷物之神居住的地方,樱花由此被认为与种稻的祭神活动有关。在历法还不完善的时代,樱花的开花也被作为开始农业生产的指标。为此,对农民来说,樱花自古以来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各地都称为“插秧樱”或“播种樱”的樱花树。
  如今,樱花已经成象征春天的花,樱花在初春一齐开花的特征宣告春天到来。在日本全境,所有品种的樱花飘落后,就是晚春世界,初夏即将到来。除了成为俳句中表示季节的词,预报樱花开花、开花速报等也成了通告春天资讯的信号。而且,由于樱花开花时节正好是学校举办入学式的时间,所以很多学校内都种植樱花。
由梅到樱的变迁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就已经有关于樱花的记载。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中,也有吟咏樱花的诗歌。在奈良时代的和歌中,如果单纯说“花”,是指梅花。“花见”被认为起源于是奈良时代贵族的活动。但是在奈良时代,主要是观赏刚从中国传来的梅花,但是到了平安时代就变为赏樱了。这种变化在《万叶集》中得到体现,在《万叶集》中,关于梅花的诗歌有118首,而樱花的诗歌只有44首。在平安时代的古今和歌集中,数量发生了逆转。这是由于,随着日本废止派遣遣唐使,以及唐朝的灭亡,唐风文化衰落,进入平安时代,随着国风文化的发展,樱花的人气逐渐高涨。

在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的时候,大内正殿紫宸殿前,从宝座方向看,右侧种植一颗橘树,称为的“右近橘”,左侧种植一颗梅树,称为“左近梅”。但是在喜欢樱花的仁明天皇在位期间,当梅树枯死后,改种了樱花树,称为“左近樱”了,这是一个标志着时代变化的象征性事件,标志着日本人审美观的变迁。如今,京都御所仿照古制,重新种植了左近樱和右近橘。
  “花鸟风月”在平安时代以后,单纯说花,就是指樱花了。此后和歌中,吟咏樱花的非常多。在和歌诗人中,特别是平安时代的西行法师以喜爱樱花着称,“但愿春日花下死”一首最为有名。如今,在传承至今的地方民谣中,也有“死也要死在樱花树下,死后尸身落满樱花”的歌词,可见日本人对樱花的酷爱。

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非常喜欢樱花,根据《日本后纪》记载,嵯峨天皇在812年在神泉苑举办了花宴,这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花见”。831年,赏樱转移到了宫中,成为天皇主办的例行活动。这种情形在《源氏物语》中的《花宴》一章中得到了描写。
  在江户时代以前,就已经有“花中樱树,人中武士”的说法了,提起“花”就专指樱花的印象已经在日本扎下根来,各地涌现了大批赏樱名胜。园艺品种的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能够欣赏各种樱花。在江户末期前,已经有超过300个樱花品种,如今则超过了600个。在江户时代末期,还培育了“染井吉野樱”,如今是日本最普遍和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单瓣樱花品种。在明治时代以后,有更多的地点种植了樱花。这时,对所有的阶层来说,“花”都是指樱花了。
日本人为何喜欢樱花
  樱花的花常常在叶子萌发前开放,“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开花了”,自古以来就被认为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人精神的象征,是由于樱花突然一下子开花后,又突然消逝的短暂与义无反顾的果敢,与日本人的精神特质产生共鸣,所以受到日本人的喜欢。樱花绽放时用尽所有力量,也让人感觉到生命力的顽强,而从绽放到飘散的推移,又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复得等。绽放后义无反顾果断飘散的姿态被认为是樱花最美的地方。
  镰仓时代创作的描写平氏一族兴衰的《平家物语》在开场白就说:
  “祇园精舍的钟声,传出诸行无常的回响;娑罗双树的花色,蕴含盛者必衰的道理。”
  娑罗双树难以见到,樱花则最好地诠释了这种盛极必衰的现象。自古以来,樱花就被认为体现了“诸行无常”,樱花突然绽放,倏然消逝的姿态,被认为投影了人类的短暂人生。
  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就吟诵道:
  “人问敷岛(日本别称)大和心,朝日烂漫山樱花”,将樱花作为以“物哀”为基调的的日本人精神的具体例子。
  而且,樱花倏然飘落的果敢,被视为人的模范,江户时代以后,经常被用于比喻武士道。不过,由于樱花很快就会飘散,让人想到家业不会长久,所以以樱花作为家徽的武士家族反而很少。

江户时代的《叶隐》一书中,有“武士道乃死之道”的表述。在明治时代,新渡户稻造所着的《武士道》一书中,在文章开头就指出:“所谓武士道,犹如作为日本象征的樱花。”
  武士最怕的是“犬死”,而盛开的樱花瞬间飘落,无疑迎合了武士“生的辉煌,死的壮烈”的追求。重视武士道精神的原日本军队,将樱花作为自我牺牲的象征,比如特功飞机也以“樱花”命名。“散花”成为战死和殉职的暗喻。很多军歌,比如《步兵的本领》、《啊,红色的血在燃烧》、《同期之樱》等军歌,都反映了这些内容,在战争时期被大量传唱。如今,在靖国神社的赏樱时节,不少眷恋着往昔大日本帝国辉煌、鼓吹为天皇献身的老少男女还热衷于齐唱《同期之樱》。在youtube上,《同期之樱》仍受到很多日本青年追捧。
  自古以来,种植樱花的神社和寺院也不少。不过以记者在东京所见,大规模种植樱花的寺院似乎多一些,如本门寺、净真寺、佑天寺等,樱花与佛教的诸行无常的思想最为契合。很多墓地也种植樱花,东京的青山墓地就是赏樱的名所,这倒是符合日本人希望死在樱花树下的愿望。
  靖国神社是东京神社中为数不多的大量种植樱花的一家,从作为东京招魂社建立之日起,靖国神社就大量种植樱花,院内还有很多二战老兵献给神社的樱花树。在靖国神社内大量种植樱花,似乎不无鼓励日本人像飘散的樱花一样勇敢地为天皇献身的用意。截至2009年,由气象厅负责预报樱花前线时,气象厅规定东京的樱花标本树就是靖国神社内的特定的染井吉野樱。

日本四季分明,日本人的季节感特别强,对四季变化非常敏感。樱花在春天一齐绽放,最长只有两周时间就飘落,每年都给人们强烈印象,是形成日本人对春天的季节感的重要风景。樱花虽然美丽,但是开花时间却很短,经常被比拟为人生的无常。为此,樱花也经常有让人变得狂野的一面,在赏樱的时候,很多人会在酒席上大吵大闹,狂欢作乐,与平时彬彬有理的日本人大相径庭。

樱花的每个花瓣都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壮观的花海,这也被认为很符合日本的集团文化。日本人在集团中个性都不突出,但是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并产生巨大的力量。现在,樱花也经常被作为日本人精神的象征,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是也被日本人视为与皇室的象征菊花并列的国花之一。
  近年来,不再局限于惋惜樱花的飘散,开始有人将纷纷飘落的樱花作为竭尽全力绽放出的勋章。现代的歌曲和文学作品经常将樱花作为这些象征。中小学校、商业高中等、员警、自卫队的纹章中大量使用。与其他国家多用星不同,员警和自卫队的级别标志采用的是樱花。这是由于员警和自卫官都宣誓要为了保卫国民的生命和财产而献出生命。自卫队的旗帜中,则不分陆海空,有很多旗帜与旭日并列,都使用了樱花。
  如今,日本为了增进与外国的友好,还向国外赠送樱花,并且向海外派遣树木医生。

责编:程瑶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