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本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

2016-10-10 09:04:15来源:新华网 字号:

英国金融时报网9日发表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撰写的题为《日本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的文章。文章说,支持和推崇产业政策的官员和学者,喜欢用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在“日本公司”如日中天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产省官僚对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规划,被认为是日本从战争废墟上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推手。当时,日本的产业政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要模仿的对象,许多欧美学者也纷纷建议本国政府学习日本制定产业政策。例如,美国伯克利大学政治学教授查莫斯.詹森,在他1982年出版的畅销书《通产省和日本奇迹》,就对日本政府战后的产业政策大为赞赏,认为通产省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

1960年-1973年是日本经济增长的时期,平均年实际增长率达到11.6%。这也是日本政府积极推行产业政策,推进日本从农业走向制造业,从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向钢铁、石油冶炼和汽车重工业转型的重要阶段。日本通产省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贸易保护来支持政府选定的战略产业的发展。为了防止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通产省还对私营企业进入这些目标产业的数量进行了限制。

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1961年,通产省计划把日本汽车制造商减少为3家:一个制造家用汽车,一个制造特殊汽车和一个制造微型汽车。而今天闻名全球的本田制造商则属于被通产省要取缔的对象。但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屈服于通产省的压力,随着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的扩大以及日本汽车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日本在顶峰时期有10家整车制造商。因此,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最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汽车制造业与通产省的“神话”毫无关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之后,经济学家从资源使用效率和目标产业国际竞争性方面对通产省产业政策神话提出了质疑。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贝尔森和哈佛大学教授温斯顿的研究。他们对1955年-1990年接受日本开发银行贷款资助的13个主要产业的生产率与接受资助比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日本最有竞争的产业,例如汽车行业和电子制造业,是生产率提高最快但是接受日本开发银行资助最少的产业之一;最为落后的产业,例如矿业,石油和煤炭行业,是接受日本开发银行贷款最多的行业。这3个行业获得的贷款相当于同期日本开发银行贷款总额的30%;而同期汽车产业和电机产业得到的贷款仅为1.8%和1.32%。因此,这两位教授认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对于提高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没有帮助。

日本钢铁产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快速崛起并且在国际市场与曾经的钢铁老大美国进行竞争,被认为是通产省产业政策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认为,日本钢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已经成熟的炼钢技术和日本政府提供的廉价资金。日本钢铁业当时的资本回报率大大低于日本制造业平均回报率。由于利润太低,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资助的廉价贷款,几乎没有自有资金。从投资效率来讲,这不是成功的产业政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脱离了对具体产业的支持,开始侧重R&D(研究与开发)。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富士通、日立、三菱电机、NEC和东芝成立了“大型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协会”,致力于研究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产省提供了290亿日元的资助,加上会员的投入总研究经费达到700亿日元,大约为日本整个半导体产业R&D投入的一半。这个研究协会创立了1000多个专利,为日本企业追赶当时计算机行业龙头老大IBM,立下汗马功劳。集成电路的协同研究可以说是日本通产省产业政策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然而,日本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R&D的支持大约占日本总R&D投入的22%,远远不及美国(48%),英国(38%)和法国(44%)政府在本国R&D投入中的比例。这段时间日本的科技进步应该更多归功于日本私营企业对R&D的投入。因此,日本并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

毫无疑问,市场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就源于市场缺陷。对于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政府的产业政策还是有可为的。经济学家布兰德和斯班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战略贸易政策。他们从理论上证明了政府对有潜力进入全球垄断行业企业的财政支持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福利。日本对集成电路研究的支持以及英、法、德三国政府长期不遗余力地支持空中巴士集团与波音飞机公司的竞争,就属于成功的战略贸易政策。问题的关键是政府中的决策者如何识别这样的行业,以及政府是否有充足财力持续支持和培养这样的产业。


责编:许雪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