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爆买潮”引发分化 日本开始嫌弃中国游客了吗

2016-11-04 09:10:45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今年一次在东京某电器城与日本销售人员的对话让《环球时报》记者印象异常深刻。记者向一名松下电脑工作人员咨询电脑产品情况时,对方冷冷地说:“还是您识货,不像那帮‘土包子’来日本就知道买苹果。”说着用下巴指了指旁边的中国游客。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在日本人的日常交流中,“土包子”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蔑称,更何况是用来称呼客人。这不仅与日本服务人员经常为人称赞的礼貌有加的形象大相径庭,而且与日本官方和商界看重中国游客的事实有些“格格不入”。这样“格格不入”的事情不是个案,从中反映出的日本人对中国游客“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可见一斑——一方面期待中国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其引起的一些“不便和问题”感到排斥甚至厌恶。这种矛盾心理在日本官方、商界、媒体和普通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矛盾心理到底有解还是无解?

哪些人在“嫌”中国游客?

“从感情上讲,有时候真不想再做中国人的生意。”一名从事美容医疗翻译工作的女性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说,前来进行整容手术的中国人,经常不打招呼就取消预约,或者频繁更换预约时间,有人甚至换了5次。还有少数人在手术完成后讨价还价,不愿意按规定付款。“这些让日本整容界的医生深恶痛绝,但目前日本经济不景气,国内顾客在减少,中国人正逐渐成为大客户,因此好多人都忍了。”

在日本旅游相关业界,这样抱怨中国人的声音并不少。在东京的一处机场高速巴士站,一名票务人员对记者表示,中国游客确实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不爱排队、不爱说英语。为此,他们专门准备了中文指示牌。记者看到指示牌上写道:“你要去哪里?去哪个航站楼?”

这名票务人员说,以前,中国人常携带大量行李乘车,这让他们很为难,因为其他旅客会因此受影响,“所以我们会拒绝这样的中国游客,建议他们乘电车。”但他同时强调,现在这样的情况少了,而且“作为巴士公司的职员,当然欢迎中国游客”。

有对中国游客不满的,也有未发觉不妥之处的。在东京三越百货店内,《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有的化妆品柜台配备了专职中文销售人员,有的柜台没有。一名未聘请中文工作人员的化妆品柜台负责人表示,他们并非对中国游客有看法,也没有听到过什么抱怨,而是品牌在中国没有设厂,也没有店铺,中国人对其认知度不高。这名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调整政策,努力在中国打响知名度。

在银座销售服装的一名女店员认为,“中国人很亲切,购物速度快,很少有不停试穿但最后不买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有抱怨,但日本商家总体上来说是“欢迎中国游客”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普通人似乎对中国游客的成见更深。

曾有日本朋友跟记者抱怨说,以前很喜欢去公司楼下的寿司店吃午餐,可现在全被中国游客霸占了,午休时间还不够排队的,“真的很不方便,感觉要被挤炸了”。

日本记者姬田小夏曾在“周刊宝石”网站撰文称,中国游客“爆买”导致日本顾客不满,甚至有人非常愤慨。有两名主妇称,原来店员对她们都照顾有加,但中国人来了就立刻把她们冷落到一旁。

对于这些抱怨,日本经营者也很苦恼:“是该欢迎大批中国游客,还是更重视长期的日本顾客?”

一名日本公务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中国游客的矛盾心理确实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家庭主妇、普通上班族和学生等群体容易有负面评价,因为他们与中国游客没有利益关联。他认为,赚到中国游客钱的商家,和没捞到好处而抱怨的群体,两者对中国游客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本身就是日本内部的一个矛盾。

媒体关注“爆买”却不太提经济贡献

日本观光厅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游客1至9月达到500.72万人次,已超过2015全年人数(499万人次),成为首个突破500万大关的访日游客来源国。

对于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日本官方的重视不言而喻。从去年至今,《环球时报》记者先后与三重县、京都、奈良等地方政府的知事和干部交谈过。他们无一例外都表示正在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打造吸引中国游客的旅游环境,设置中文指示牌、提供中文美食美景指南等做法似乎已成为共识。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关注中国游客的动向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在关注中国游客方面,日本媒体做得更加彻底,尤其是有关“中国人消费力”的话题。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首页上,“网站精选”栏目的第一个专题就是“中国游客爆买”,“日本旅游收支时隔3年零7个月出现恶化”“访日游客消费——12种神药已是过去”……从具体行业到总体情况,网站推出的相关文章层出不穷。

该媒体撰稿人中岛惠近日的一篇文章称,在日本大众媒体上,“中国人爆买或许已经结束”的论调“从数月前开始涌现”。中国人消费正产生怎样的变化?今后如何才能进一步增加中国游客入境?面对媒体频繁的提问,这名撰稿人逐渐生出“难道又来了”的心理。

当然,日本媒体的论调并非一边倒地“期待”中国游客。“中国观光客别再来日本了”,这是日本网站“IRONNA”一篇文章的标题。该文认为,“中国人目前的素质与经济能力不符”,由于部分人的不当行为,“中国在出口羞耻”。

目前,这类文章在日本主流媒体并不多见,但《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在铺天盖地的中国游客“爆买”相关报道里,官方和媒体很少明确提及中国游客的经济贡献。实际上,这些数据是可查的。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统计显示,2015年访日游客在日期间平均消费额为每人17.6万日元,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人均消费额为28.4万日元,总额占整体的40.8%,比排名第二的台湾高出25.8个百分点。

矛盾心理在缓解吗

围绕日本人对待中国游客的“矛盾心理”,清华大学-野村综合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松野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赴日“爆买”达到高潮,日本媒体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在同一时期出现井喷。他认为,那时,日本民众的厌恶情绪达到顶点,但随后开始降温。

松野丰总结了矛盾心理缓解的三点原因。首先,中国游客是赴日消费主要群体,与此同时,日本希望借东京奥运会吸引4000万人访日,中国人在其中占主要位置。第二,日本商家找到了应对中国游客的方法。刚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中国游客日本商家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第三,中国游客自身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接受记者采访的日本公务员也认为,矛盾心理逐渐消解。他说,此前中国游客通过旅行团形式访日时,与日本人接触机会少,无意中引起厌恶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以后随着签证政策放开,会有更多自由行的中国游客能与当地人进行接触,这有利于增进了解。

这名公务员还提到,日本电视台教中文的栏目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以前主要教授日常用语,现在更侧重教授中国文化。这样能让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行为从根本上有所了解。

虽然接受记者采访的日本公务员和专家对中日民间感情的增进表达了积极看法,但从一些调查数据看,“爆买”的中国人或许无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日本人的矛盾心理,至少无法扭转他们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在今年赴日中国游客已达到500万的9月,日本民间智库言论NPO公布调查显示,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呈继续恶化的趋势,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高达91.6%,该结果与今年3月日本内阁府的一项舆论调查结果差不多——83.2%的日本人对中国“较无亲近感”,该数据创下1978年开始此项调查的最差纪录。

松野丰提到,虽然中国游客的素质得到改善,但短时间内还无法“出众”。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赴欧洲旅游时,也曾因素质低没少遭到指摘。那时日本人觉得欧洲是先进国家,自己是新兴国,容易接受批评。中国人不一样,有种与生俱来的“大国自豪感”,很有自信。因此,有的中国游客在日本被纠正了某些行为会想“我这样几十年了也没错,你凭什么说我”,不会马上改正。“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需要花些时间。”

复杂情绪不止一层

日本人对中国游客的矛盾心理不止一层。曾有日本女性专栏作者在《日本经济新闻》上撰文称,日本人对于隔壁邻居中国人的迅速富裕感到不适,但在接待中国人时,坚持“服务精神”的他们依然会尽力接待好中国人,而在中国人离开时,一些日本人会问:“你们是否喜欢我们的国家?”得到肯定的答复会感到非常高兴。文章称,这反映出日本在中日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背景下的心态变化。中国的经济力量已经超越了昔日的亚洲第一先进国家日本,但后者坚持认定在文明程度上依然大幅领先中国,在此基础上继续维持着对中国的优越感。“涌向日本的中国人冲击了日本人的自尊心,后者又换了一种方式将掉在地上的自尊心捡了起来”。

有分析称,尽管日本近代开始对外开放,但在精神上始终具有保守乃至自我封闭的一面。与之矛盾的是,日本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国家的前途,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更大规模的开放,并充分利用“外人”的力量发展自己。这决定了日本政府和舆论对待包括中国人在内所有“外人”的功利性态度。(孙秀萍 邢晓婧 卢昊)

责编:许雪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